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,全球供应链遭遇严峻挑战,其中白糖作为民生基础物资,其市场波动牵动千家万户。在这场危机中,部分投机者借机制造了四种典型乱象,不仅扰乱市场秩序,更直接损害公众利益。
囤积居奇引发价格异动。部分经销商利用民众对物资短缺的恐慌心理,大量收购白糖库存,制造市场稀缺假象。某地曾出现单周批发价暴涨40%的异常情况,仓库中却堆积着足可满足三个月需求的库存。这种人为制造的供需失衡,使普通消费者不得不承受高价之苦。
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。随着防疫期间居家烘焙需求激增,不良商家趁机将工业用糖重新包装作为食用糖销售,更有甚者在白糖中掺杂石膏粉、淀粉等填充物。某省质检部门在突击检查中,就查获掺假白糖达200余吨,这些劣质产品不仅影响食品口感,更可能危及消费者健康。
第三,虚假宣传助推非理性消费。某些自媒体与商家合谋,散布"白糖能增强免疫力""糖水可预防病毒感染"等不实信息,诱导民众盲目囤积。广东某超市曾出现市民一次性购买50公斤白糖的极端案例,这种基于谣言的抢购行为,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混乱。
跨境走私活动死灰复燃。由于各国防疫政策导致正规贸易受阻,走私团伙利用边境管控漏洞,将未经检验的白糖非法入境。东南沿海海关去年就查获白糖走私案件30余起,案值超亿元,这些未纳税的走私糖不仅冲击合法市场,更可能携带疫情传播风险。
这些乱象背后,折射出特殊时期市场监管的薄弱环节。要遏制发"疫情财"的投机行为,既需要加强价格监管和产品质量抽查,也要及时澄清谣言引导理性消费,更需完善跨境物资流通机制。唯有多方合力,才能让白糖这样的基础民生物资回归其本来的价值定位,不再成为投机者觊觎的"白色黄金"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jl9.com/product/947.html
更新时间:2025-10-30 11:02:50